有这样一位地质工作者,他全面主持完成了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金矿的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提出了“归来庄式”金矿床成矿模式;他的研究成果多样,涉及煤、铁、钛铁、方解石、地热等各方面;他参与了援疆工作,孜孜不倦地为喀什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服务;他不断创新,获得了诸多肯定和各种荣誉。他就是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于学峰。
独创“归来庄式”金矿模式
多年来,于学峰一直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地学研究工作,为山东省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全面主持完成了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金矿的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共探明黄金储量35吨,发现并探明了1处大型新类型金矿,填补了鲁西大型金矿空白,实现了山东省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在矿床勘查评价及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于学峰提出了“归来庄金矿属中低温次火山热液作用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观点,建立了“归来庄式”金矿床成矿模式。该研究成果对鲁西地区金矿找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拘一格找“宝藏”
“矿产资源各不同,奋发研究指成功。”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于学峰先后主持完成了山东省平邑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平邑铜石地区磨坊沟式金矿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苍山龙宝山地区金矿成矿预测、鲁西绿岩带型金矿调查评价以及山东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等课题,深入探讨研究了鲁西乃至山东全省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参与组织实施了单县地区煤炭资源勘查、莒县棋山地区钛铁矿详查等多个矿产勘查项目,实现矿业权转让直接收益近10亿元。与此同时,他在煤、铁、钛铁矿、方解石、地热等方面的研究也先后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发现和探明中大型矿产地20多处,如曹县煤田已查明333资源量24.2亿吨,预计1800米以浅资源储量可达30亿吨以上;苍山凤凰山铁矿已查明332+333铁矿资源量近5000万吨;莒县钛铁矿已查明331+332+333钛铁矿石资源量1亿吨以上;重喜官庄方解石矿已查明332+333资源量2000余万吨。这些深部找矿成果的取得都凝结着于学峰的智慧和汗水。
于学峰还积极参与支援新疆工作。按照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他随山东省调研组赴新疆喀什地区就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情况进行了野外考察、调研,并主持编制了《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初步方案》。
创新领先收获良多
于学峰始终把创新作为科技进步的主线,注重加强基础性和前沿性科研和技术攻关,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成矿条件,他选择重点优势矿种和成矿区带开展了一系列地质矿产科学研究与深部找矿工作。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地质找矿奖”、“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成果奖”、“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等各种奖项5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扎根在于学峰的头脑中。近年来,作为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院长,他十分注重打造青年人才队伍,先后引进、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生5名。他还注重提升科研装备水平,努力提高服务国土资源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初,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完成了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占地72亩的高新区科研后备基地的购置与过户工作,还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更新改造现代化科研装备及其他设备。
在于学峰的主持下,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先后取得行业资质和职能授权21项,全院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目前居全国兄弟单位前列。目前,他负责申请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山东省科技厅认可。同时,他主持的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平台的1个重点实验室、1个检测中心和4个野外科研基地“规划”也已经编制上报。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漫漫征途上,于学峰孜孜以求、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