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形成方法
按材料形成方法划分为可为铸造铜合金和变形铜合金。事实上,许多铜合金既可以用于铸造,又可以用于变形加工。通常变形铜合金可以用于铸造,而许多铸造铜合金却不能进行锻造、挤压、深冲和拉拔等变形加工。铸造铜合金和变形铜合金又可以细分为铸造用紫铜、黄铜、青铜和白铜。
材料号:CW301G
标准:EN 12452:1999
化学成分:
Cu:余量
Al:6.0-6.4
Fe:0.5-0.7
Mn:0.1
Ni:0.1
Pb:0.05
Si:2.0-2.4
Sn:0.1
Zn:0.4
杂质总和:≤0.2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发电机组、船舶制造、海水淡化、核工业及石油化工装备等领域。
铝青铜主要合金元素为A1,可分为简单铝青铜(即二元Cu-Al合金)和复杂铝青铜(即除,
以外,还含有Fe、Ni、Mn等元素的铜合金)。铝青铜的特点是力学性能高,抗蚀性与抗磨性强。
Cu-A1二元相图、Cu-Al-Mn、Cu-Al-Fe、Cu-Al-Ni-Fe等多元相图见第一章,含Al量小于7.4%的所有铜合金在固态下均为单相α固溶体组织,塑性高,易成形加工。含7.4%~9.4%A1的合金在1036~565℃为aα+β组织,不过在生产条件下,β→α转变不完全,总会或多或少保留一部分β相,随后发生β→α+Y2共析分解。Y2是一种既硬(HV520)又脆的相,它的存在使合金的硬度、强度升高,塑性下降。含9.4%~15.6%Al的合金缓慢冷却到565℃,发生β→α+22共析转变,呈片层状组织。含10%~11.8%A1的亚共析铝青铜在生产的快速冷却过程中,β相发生无扩散相变,形成针状β相和马氏体组织。铝含量大于11.8%青铜最初由β固溶体过渡到有序固溶体β1,然后随合金中铝含量的增加再转变成针状β马氏体、β+y混合物或针状r'马氏体。因此,它们在淬火后大都为β马氏体组织。β是一种亚稳定组织,在回火过程中又会发生转变。铝青铜的含铝量一般不超过13%,冷加工率40%在650℃退火30min的铝青铜条材的

